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思想教育上的三贴近原则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见,教育与生活应该紧密相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从小就觉得我们学的很多东西没有用,谁也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微积分或者元素周期表。
我今年毕业,离开学校后我为了找工作才开始认真看教育理论方面的内容。一边看书,一边反思我接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你看,我不由的会把学习和生活区别开来,我从来都是这样的。学习是与上课、考试、知识等联系起来;生活是与衣食住行甚至娱乐享受等联系起来的,因此,把这两者分开似乎是可行的,后果是把学习与娱乐享受对立起来。
从教育学上讲,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但事实上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比较简单,学校课堂教的知识都超出了学生现阶段生活的需要。虽然说有的知识将来用得到,到底能用到多少却是没有可见性的。至少我在学校上课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和顺利毕业。遗憾的作为一个缺乏悟性和灵气的人,别人没有告诉我这些知识与生活的直接联系,我自己决计发现不了。或者也可能与我学的专业的理论性比较强有关。时时刻刻说马克思主义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事实上,我们做毕业论文时进行实证调查的同学少之又少。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是,我明显是片面发展的,或者都没怎么发展。
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初,教育与生活是一体的,主要是生活和生产经验的传授,之后教育机构和教师的出现导致教育与生活逐渐分离,到了现代社会则愈演愈烈。名牌大学生生活不能自理的新闻也司空见怪,《致青春》里脏乱的宿舍让人觉得夸张,但赵薇说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的。我觉得想自我提升的人寻找学习方法时,不妨也看看教育学的一些理论,这对于理解个人提升与发展很有启发。特别是用脑和运动相结合,高等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习做饭和房间整理等,这些是老生常谈,却一直被忽视。一心只读圣贤书,未必能快速的成长。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陶行知师从杜威、孟禄等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觉得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终身教育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作者目前的职业的是教师吗?我在美国学的是教育专业,主攻初等教育和早期教育方向。很希望能有机会与你交流读教育理论的心得哦!
此致
问安
还没正式成为教师,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交流(*^__^*) 请留下网络联系联系方式,或者,你联系我QQ
晴子很久没有写文章了,现在工作是什么情况?看样子是要去当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