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过了许久,再想阅读这事于我来说到底意义何在,偶尔得出一些非常主观性的结论,这其中一些是让我欣慰的。有的夜里,一杯苦茶,几首重复的音乐,星夜缭绕,就着思绪中的起伏,在街道上走走,在小巷里踱步,在田野中漫行,这也成了阅读的一大乐趣。但不知何时,阅读开始变成一件极为苦楚的事情,越阅读,越痛苦,我的内心很矛盾,我想摆脱这样的痛苦,但同时又自命理当担起这样的痛苦。

       生活中似乎充满了无数的矛盾和扭曲,这之前我以为更多的是被国民教育后的价值观念与现世价值观念上的扭曲,我以为只要看清了,然后就能摆脱扭曲,进而心生豁达。然则,在路上了,你才发觉,较之于更多的生活实际,那些教育中的小小波折,其实沧海一粟不值一谈。

 

       @穆索尔斯基基 兄看我关于《看见》的微博,推荐我阅读野夫的《乡关何处》。郭兄博学多识,性情温润而刚毅,笃实中更有山东汉子的豪爽气概,是我一向学习和思考的兄长。将《乡关何处》购到之后便急急拆了包装,仔细阅读。

       郭兄在深夜开着手机灯阅读完了这本两百页十二万字的散文集,郭兄说,他看得泪流满面。

       青灯孤影,厚厚镜片下泪眼模糊,这于一个刚毅凛然的山东汉子来说,是何等的稀奇啊,怎样的文字,才能打动这颗胸中满是逻辑、结构、证据、推演的法学博士的心?

 

       @冷杉林 -lxh  兄说:微博把我变成了怀疑者。于我,是史实将我变成了怀疑者。

       我一度纠结于关注公共事务的意义。

       有时候我认为以我等屁民的姿态来关注公共事务,是何等的傻逼。这种丝毫与世俗生活“不沾边”的姿态简直就是愚昧无知,你看看,打开QQ空间,打开校内人人,和身边三五好友邀约相聚,他妈有几人在关注你所谓的“实事”?

       但有时候我又开始以鹤立鸡群的自信深信我所关注的实事的意义。更多的时候,我提供不了实事的证据、介入的能力,但我能提供关注的人气,舆论宣传的强度和广度,如此,也便是尽了一份我所热爱的国家的公民应尽的责任了。

 

       很久以前,我好奇地问爷爷,民国治下的生活是怎样的?爷爷稍稍侧头看我一眼,慢慢地说:其实和今天的共产党治下没什么区别。

       那时候约摸初中的样子,以我一贯的思维方式,我觉得爷爷的话实在缺乏知识性与先进性,我甚至试图将“无知的老农”扣在爷爷的头上。照我的理解,“消极抗日”甚至“放弃抗日”的民国政府治下怎能和伟大的共产党治下人民当家作主相提并论?!

       而在往后的阅历里,我开始不断重新思考这个最初的问题:今天的生活,幸福吗?

       那么,幸福是什么?我今天觉得,幸福就是你能安居乐业,首先无需为政治上的不确定性而担忧,其次不必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偏颇而担忧。

 

       散文一直是我的最爱,但多年后回顾散文阅读的经历,尽管众多的作品带我进入了散文欣赏的世界,但不可否认,我读过的那几本书,娇柔多过深刻,伪饰多过实质。

       能踏在实地,让你深深扣问心灵的佳作,不多。但野夫的《乡关何处》,却是稀有中的一株芳草,馨香氤氲,历久弥新。

       我猜度,能让郭兄泪眼朦胧,青灯拂拭,星夜驻足深思的,应该是《大伯的革命与爱情》这章。

       几代人的爱与恨,几代人的凄美与凛然,几代人的智识与愚昧,在这寥寥万字中以线性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尽管提纲挈领,但对于熟识华夏近现当代史的郭兄来说,张志超先生的这段纲领性故事,却是道出了华夏大地上近现当代几代人的辛酸与苦泪,也唯有深恤国人疾苦,心怀公共关怀的郭兄,才能潸然泪下。

 

段旭
201311322:23:04星期日于云南腾冲

分享收藏本文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有0条评论

  1. 让我发现我阅读上杂,态度又很朦胧,总是跟着作者的思路看完就完了,缺乏思考,随便一些片段就会让我泪流,然后过了又忘了。从来深度不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