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性格内向者在社交中老是不在状态

大多数性格内向的人在社交情境里经常给人一种不自在、表现不自然甚至是表现前后不一致的印象。

表现不一的落差优势甚至连内向者自己也大吃一惊并为此感到疑惑不解。因为这种现象是发生在社交情境里的,所以很容易引来别人错误而且严重的误解。别人会觉得他们故意在隐瞒些什么,有人甚至会被严重地误解为“阴谋派”或“社交油子”。

很多内向者自己也难以理解自身的情况,时常是有苦说不出。

“精力”是内向者们维持各种社交活动的质量的能量。“头脑空白”是在大多数性格内向者身上经常发生的一种体验,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接受了太多的刺激。过多的社交活动会产生过多的外界刺激,让他们应付不了而焦躁不安,越来越表现不自在,不自然,这时他们需要离开现场,找个安静且舒适的地方休息,来恢复贫瘠的经历。如果恢复得好,会回到正常的状态。

我们需要知道,内向者们很依赖精力。他们就像一块充电电池,需要时常回能。但他们的精力比其他人流失得要快,却又恢复得很慢。

在社交活动中,精力充沛时,他们会表现得活泼,能做到口若悬河。在精力贫瘠时,他们则表现得安静,显得沉默寡言。这就是他们在社交中很容易引起别人猜疑的原因。

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社会文化肯定和推崇外向者或“外向”的能力,善于说话者被视为是有影响力的。相比较之下,包括内向者在内的大多数人都给“内向”贴上了弱者这样贬义的标签,性格内向者是不受欢迎的。这无疑是给性格内向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来他们已经在各种各样的社交情境中弄得精疲力尽,现在他们还要为此感到内疚和自责。

其实,社会上没有正确地认识性格内向的人,一直以来都没有给予起码的宽容和接纳。性格内向的人真的是弱者吗?人们了解性格内向的人吗?

 

分享收藏本文

《为什么性格内向者在社交中老是不在状态》有0条评论

  1. 内向的人通常是善于思考和敏感的人,他们对任何细小的变化都很很快的感觉到。凡事都是有利必有弊,凡事也不可在其极端。我倒不喜欢外向的人,啰啰嗦嗦的没有一点沉稳的样子。爱思考和内心强大的人看起来非常有魅力。不管什么样的性格,都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团体。

  2. 我就是个内向者,社交中完全不在状态,紧张,头脑空白时常出现。。。好囧,改变的方法就是在社交中尽量外向起来?

    • 找你热爱的东西,不必改变自己。有些事情就是天生的,改变了就不是自己了。内向不是缺陷。用有限的时间做你热爱的事吧,在这方面思考是浪费时间。还有你可以思考多看一些宏观的东西比如世界,宇宙,人类,社会,如果总是局限于自己的行为和表现,那你的思想会很狭隘。从自身跳出来,站在更广大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

  3. 其实我们没必要区分这些,内向和外向只是一种性格。不同的社交风格都只是面对生活的一种方式。只要是自己坚持的选择,就不必拘泥于得与失。

  4. 关于精力的这一段在《精力管理》里读到过相关的研究哦~~对于内向者来说社交消耗精力而独处存储精力,外向者则相反,明白这点的话应该能自在一点~~

    • 内向者对问题的深度的探讨远远多于宽度,这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对其他问题,他们显然注意力不够或容易忽略。

  5. 内向的人只有在不认同自己内向的性格的时候才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如果他认同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不对自己进行批判,他可以很容易成为社交活动的观察者,对人际关系有比别人更深刻的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