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信息流通的渠道。在生活、工作中,你有没有察觉到很多时候,沟通是无效的呢?察觉无效之后,产生的无力感是不是困扰着你?
让我们先来看看沟通的基本过程吧
从这张图上,我们看到,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直接说出内部信息,而是加以编码,变成我们认为合适的话语,才说出口。比如我感觉饿了,我可能会直接问妈妈说“晚饭什么时候准备好啊?”。
而妈妈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按照当时的情境进行解码。如果她意识到孩子饿了,可能会说“还有半个小时就好了,你饿了先吃点饼干吧”;如果她解读成“他在催我煮饭”,而本身情绪状态不好地情况下,可能会很生气地说“催什么催啊,没看见我正在煮吗?”负面情绪就这样宣泄在了孩子身上。
那怎么解决沟通中的问题呢?
这涉及到以下两个问题:
1) 确定问题类型
2) 采用相应的应对方法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将问题和应对方法分为以下三类:
问题类型 | 举例 | 应对方法 |
对方的问题 (即对方的某个需求没有满足) |
| 积极倾听 |
自身的问题 (即自身的某个需求没有满足) |
| 我-信息 |
双方的问题 (即双方都有某个需求没有满足) |
| “没有输家”方法 |
一、怎么进行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的要诀就是不要送出解决方案。像下面这幕短剧中,家长的表现一样。
孩子 | 今天我被叫到了副校长办公室。 |
家长 | 哦? |
孩子 | 没错。弗兰克斯先生说我上课说话太多了。 我明白了。 |
家长 | 我受不了那个老家伙。他端坐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谈论他的种种麻烦或是他的孙子孙女,还指 望我们能感兴趣。你都想象不出那有多无聊。 |
孩子 | 坐在那样的课堂上,你不可能什么也不做!你会疯掉的。在他讲话时,珍妮和我坐在那儿开玩笑。 哦,他真是你能想象出的最糟糕的老师。有这样一个差劲的老师真让我生气。 |
家长 | (沉默) |
孩子 | 如果我有一个好老师,我会表现得很好,但是如果是弗兰克斯先生那样的人作我的老师,我就 什么都不想学。他们为什么会让那样一个家伙当老师? |
家长 | (耸肩) |
孩子 | 我猜我最好习惯习惯,因为我不可能一直遇到好老师。不好的老师比好老师多,如果我因为遇 到不好的老师就一蹶不振,我就得不到进一所好大学需要的成绩。我是真的在伤害自己,我猜。 |
孩子一开始只是汇报了被叫到副校长办公室的事实,但是家长的被动倾听使她继续说了下去,让她承认了为什么受到惩罚,释放了她对老师的愤怒和憎恨的感情,思索了继续与不好的老师作对的结果,并最终得出了她自己独立的结论——她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伤害 自己。
在这个孩子被接受的短暂时刻,她已经有所成长。她被允许表达自己的情绪,她得到了帮助,自发动手解决了问题。这引出了她自己的建设性解决方案,尽管它可能带有实验性。 父母的沉默促成了这个“成长的时刻”,这个小小的“微量的成长”,这个生命体发生自我引导转变的实例。
二、什么是“我–信息”?
首先父母不是神,也有自身的需求。当孩子大声地听音乐的时候,你可能正在赶公司的一篇文档,你是不是很想大声的吼道“吵死了,把声音关小点”。我们运用父母的权威来做到这件事情。
那么孩子会接受到什么样的讯息呢?他会觉得内疚;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行动上,他可能选择默默承受,也有可能用某种形式进行报复。这是父母想要的结果吗?肯定不是。
面对这类“父母的问题”,更好的选择是表达“我-信息”——“你的音乐开的好大声哦,我好心烦,我没有办法专心写我的文档”。这样小孩会接受到正确的信息,就给了小孩一个很好的理由去改变自己的行为,除非小孩有意的反叛你(这种情况需要用到“没有输家”的方法)。
一个完整的“我-信息”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 对不可接受行为的一个描述;
- 父母的感受;
- 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
缺一不可,缺乏实际而具体的影响,那这个问题应该由父母改变自身的态度来解决。
表达“我-信息”的注意事项:
- 不要送出一个“解决方案”。命令、警告、说教、建议都不应包含着“我-信息”中,那剥夺了孩子自我抉择、自我成长的权利。
- 不要送出一个“拒绝信息”。“你应该更懂事”、“你很坏”这类包含责备、评判、嘲笑、批评、羞辱的信息,会让对方感到“被拒绝”,影响小孩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
三、什么是“没有输家”方法?
常 见的家庭冲突处理方法中,一种是“父母强制要求小孩按他们说的做”,即父母赢,孩子输;一种是“父母对小孩妥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即孩子赢,父母 输。这两种模式会塑造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小孩,前者容易顺从、谨慎、胆小、习惯于权威;后者自私、自我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里面提出了“没有输家”的方法,倡导将成人社会中谈判的方法引入亲子关系中。“与其他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决策相比,一个人会对他亲自参与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
所以“没有输家”方法的执行步骤如下:
- 发现和定义冲突
- 产生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
- 评估备选的解决方案
- 决定最好的可接受方案
- 执行决定
- 对解决方案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估。
在操作过程中,要多多应用“积极倾听”、“我-信息”的技巧沟通双方的需求,确保最后的方案是符合双方期待的,父母一方不应该预设任何解决方案,为了保证这一点,在“产生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父母的方案应该最后提出。
“没有输家”方法在前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耐心,但是一旦形成决定,以后基本不用“监督执行”、“反复讨论”,能节省大把时间。因为与其他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决策相比,一个人会对他亲自参与制定的决策有更大的执行动力。
怎么看到《父母效能训练手册这本书》?
书中详细介绍了“积极倾听”、“我-信息”、“没有输家”这些方法的原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么解决,是一本非常棒、非常使用的书!
更重要的是书中不单单介绍技巧,更是无处不在地强调人本主义的理念——“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的潜能,都有获得自律、自我负责能力的权利”。
最后一章中提炼出的人际关系的信条,不仅仅使用于亲子之间,也适用于爱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
人际关系的信条 |
你和我建立了一种关系,我珍视这种关系并希望它能够持久。然而你和我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权利。当你试着满足你的需求或者你在满足自己的需求遇到问题时,我会试着真诚地接受你的行为。 当你和我在分享你的问题时,我会试着用接受的态度倾听,并用我的理解来帮助你寻找你自己的解决方案,而 不是让你依赖我的解决方案。当我的行为干扰了你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为你带来问题时,我鼓励你坦诚地告诉我你的感受。在这些时候,我会倾听你的感受,然后试 着改变我的行为,如果我可以做到。 然而,当你的行为干扰了我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导致我对你感到无法接受时,我会与你分享我的问题,并坦诚地告诉你我的真实感受,相信你会尊重我的需求,会倾听我的感受,然后试着改变你的行为。 当我们两个人都无法改变我们的行为以满足对方的需求,并发现我们的关系中发生了需求冲突时,让我们自己 来解决每个冲突,不使用任何一方的权力,以对方失败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胜利。我尊重你的需求,但是我也必须尊重我自己的需求。因此,让我们不懈努力来为我 们不可避免的冲突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样一来,你的需求将得到满足,而我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没有人输,我们都会赢。 这样,你可以通过满足你的需求来获得发展,我也同样可以。我们将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关系,因为它能令我们都感到满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我们的潜能,可以将相互尊重和爱作为双方的纽带,友好而和平地相处。
|
沟通的双方都与信息的完整性息息相关。
挺实用的
要是有从孩子角度,和父母沟通的书就好了。 现在发现父母一直在倾听,自己快没东西讲了…
一样的。你可以去听听你父母的需求啊,单方面的付出和接收最后造就的都是痛苦。
很实用,认真学习了!不仅用于家长孩子沟通,我觉得同龄人之间也适用啊
是的,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有空看看啊
沟通对今后的人生很重要,所以父母教会孩子沟通也是门技术活
个人沟通的好坏影响自身的发展。
图上传到惜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