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阅读方面,直接看加粗处理的重要处,书摘处就行,毕竟时间是最大的成本。文中一些个人特定经历也没有具体解释,本身是记录自己所想,请见谅。
最近比较郁闷低谷,大致可以归结为,付出很多,得到的表观回报远远低于预期。然后调整1周多了,还是存在没有动力,效率低等问题。下午处于浮躁矛盾的状态——不想干活,又不想什么都不干,忍不住向好友z发消息,再次希望能从他那里获得让自己清醒的动力,或者是缓解。
接着看了晴木的写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的书摘,自己看了此书的前两章,很多地方发现和自己的近况很像,虽然作者没给出具体解决方法,但我没有期待仅仅是看一本书,被动地接受后,自己能寻找到答案的。
1.也像书中所说,决定性的力量总来自自己。
“我更愿意说低迷其实是懒惰的代名词”“通常,一个人处于懒惰状态时总希望从外部接受某种刺激,让自己振奋起来,重新步入正轨。某些极具刺激性的事件 ,朋友或前辈贴心的建议,或者是灌下许多烧酒后,以浑浑噩噩的状态在灰蒙蒙的凌晨突然悟到了什么……在遭遇这些之前,人往往缺乏击退懒惰的勇气和决心。很多人在等待着晴空霹雳把自己打醒。但让我说一句话好吗?其实,那样的刺激并不一定有效果。决定性的力量总来 自自己 。”
反观过去一周,各种的放松,是因为觉得自己低迷,不在状态。自己看的电影,去论坛开备考日记,获得别人的鼓励,包括今天向好友z倾诉问题,真的是心中在期待外界的力量让自己站起来。而结果是,继续没有动力没有效率地“低迷”。相反,自己从“低迷”到“亢奋”的阶段,像11年暑假参加的公益比赛,今年9月底GRE备考,一个是心中已有答案,只要等身边的朋友、导师说出你心中答案后,自己突然“坚信亢奋”了,要么就是自己反思好久,理清楚问题后开始“亢奋”。所以,书籍、电影、朋友的建议,一切外部的力量,仅仅是一个导火索,或者探照灯的作用,决定性的力量总来自自己。现在才渐渐明白z的一句话,修行,说到底,还是自己事。
2.决定性的力量来自自己的反思。
很多时候,焦虑,浮躁无法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是没有静下心,好好分析问题,去问自己,到底自己惧怕的是什么,表观问题的内在,根源是什么。
上周一直寄托于各种休闲来放松自己,把存在的问题——托福阅读一套错11个,归结为自己不在状态,需要放松。所谓的分析问题,也仅仅是局限在解题技巧层面,自己应该是潜意识地在逃避,逃避错11个被后自己到底惧怕的是什么,最担心的是什么等等。
直到写此文前,才空出一段时间给自己去反省。虽说不能保证,从现在起,关于托福不在有情绪上的起伏和怨念,但至少一段时间内,我可以安心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恢复常态。
3.《因》提到“请想象你此刻手握一根绳索吊在深井的半空中。要想从井里顺利逃生,你必须抓住绳索拼命向上攀爬,但你此刻却已经精疲力竭。别说是向上爬,就连牢牢握住绳子,保持在半空的力气都没有。”
“眼前有一个目标想要实现,却困难重重,可心底又不想放弃,怕自己后悔和留下遗憾”
“那时,我才明白放弃远比继续要困难,我为了放弃所拿出的勇气甚至比挑战的勇气还要大,这才艰
难地松开了手中的绳索。”
很形象地描绘了我的尴尬。然后作者建议是放手,休整后再来。理由不赘述,可以读原文。松开手需要的勇气比一直抓紧要大,第一次考虑这个问题,细想下,挺有味道的。
4 “无论你陷入了怎样的悲伤和低迷的情绪之中,你还是你!虽被折去一角,但一百元钞票永远不能变成和五十元钞票一样的价值。请不要自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己毁掉自己。”
这句话也挺令人宽慰的。
先是谢谢晴木写的那篇文摘。
然后,z,我还是会忍不住地骚扰你,也很谢谢你一直的包容。
又想到《因》的开头部分,“写给独自站在人生路口的你,青春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孤单”,“
但现在我们变得孤独了。每个人都忙于经营自己的生活。虽然借助互联网能够飞速地传达话语,但是真正能够倾听的对象却变得越来越少。为自己分忧解惑的人一直在减少,但是自己需要为之负责的人却变得越来越多。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写给独自站在人生面前的你”。没错,当一个人成长为成年人,也就开始独自一人面对生活。”
是啊,能和自己一起共鸣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大多数人本身就共振不起来,一方面是自己不希望一些亲近的人,因为和自己共鸣而承受更多。
“决定性的力量总来自自己”,赞!
不过基于自尊保护的需要,我们总是难以承认自己虚弱的一面,希望那份虚弱只是一时的情绪,可是只有走出承认的第一步,承认是我们固有的模式导致的问题,我们才会走到“解决问题”的那一面,才会开启自我成长的路。
看到这篇文章很有同感。。
刚出来工作的这段时间被炒了两次,每一次除了埋怨自己懊悔愧疚的情绪外,整个人就是低落,会反省会思考,行动上就是没有改变,不思进取,很多人都在安慰我鼓励我,但说得对,决定性的力量还没出现,还没引导自己突然“亢奋”。
自己的事,总该由自己醒悟而变化。
觉得抵御“低迷”“诱惑”其实也是在一念之间,昨天晚上就又在“低迷”和去通宵自习室徘徊,很庆幸自己选择后者,让第二天不在愧疚,逐步找回自己的感觉。然后一大早做的新的模拟题的阅读分数,终于达到让我恢复信心的分数了。
人就是一直循环体验纠结吧,还有“峰与谷”
很喜欢独立中的一句歌词“勇闯每一种遭遇,都和自己有关系”有时候感到收获和付出不一样的时候,总能想到这句话,就告诉自己反省自己,会好很多
歌词比旋律、演唱方式更棒更打动人心吧。
最近在看一本书,《引爆点》。 作者的观点和书中“环境影响力法则”totally相反。可以参考看看。不同看法,才能引爆新思想
“环境影响力法则”?我可能只看了两章,还没有看到。
该书中说:“时间会解决一切问题。度过了这段时期,那些曾经看似十分要命的情绪,也会变得平淡无奇。但我真心希望,即使你早晚都能走出低迷,也请将低迷的时间尽量在缩短一些。” 这让我想到我以前终于摆脱一段时间低迷的时候,我就会自责我那些天真是浪费时间啊,平静愉悦的心情就又随之打折扣。为了不自虐,我也要时刻记着决定性的力量总来自自己,低迷的时间越短越好。。祝愉快!!
摆脱低迷后,又为何要自责? 我觉得是在低迷中,因为自己无法摆脱低迷,才产生自责,更低迷。然后,在《Awaken the giant within》中提到,the past doesnot equal the future.
现在想想真是,虽然每次自我剖析,反省的过程是痛苦的,要是没反省出什么东西更不爽,但每次如此的自我修行,会摆正自己心态,以更积极从容的态度面对以后的事吧。
“请不要自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自己毁掉自己。”这句话我很喜欢,生活中,很大时候大家一有不顺心的事就爱喝闷酒、不吃饭….做出一些虐待自己的傻事来。
虽被折去一角,但一百元钞票永远不能变成和五十元钞票一样的价值。 倒是这句我更觉得被激励。 后面的自虐,一开始自己只想到的是,继续的低迷,或者走向自杀等极端。 BTW,平时喝酒、不吃饭其实也不好啊…不管开心与否,都要健康生活,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