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归纳回顾
关于运动、饮酒吸烟、记忆学习、睡眠、大脑可塑性、冥想6个方面,以记忆学习、脑为主线,主要参考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科普类书籍。
以下按书的客观性、严谨性和作者的权威性排序:
1.《超负荷的大脑》、《进化的大脑》
2.《本能》、《追寻记忆的痕迹》
3.《注意力曲线》、《史上最强的大脑书》、《我即我脑》
总结实用性技巧:
多做有氧运动,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少踢足球、拳击等。
少喝酒,绝不吸烟。
在睡觉前背诵;反复多次背,中间要间隔休息。
要午睡,45min内。
虽然以上技巧似乎没什么新意,可能大家都知道,但这些习惯的背后是有实验数据、科学理论支撑的,作者是领域泰斗,文章严谨性很高,所以相对来说可靠,科学性高。而关于记忆、大脑可塑性、睡眠,基本都是没有定论,所以生活中口口相传的一些技巧,或者一些电视节目、专家、书籍介绍的方法,很多是未经证实、不可靠、片面的。(比如说常见的选取个案证明,挑出有利自己观点的证据而不提反驳自己观点的。详细判别法,可以参考《对伪心理学说不》)
以下归纳了几本书的主要观点和简要原理,也给上文提到的实用性技巧做出稍详细的解释。
1.运动。
有氧运动+安全性=乒乓球最好《史》。
1)有氧运动有益大脑;
2)足球、拳击对脑损伤可能性大《史》+《我》;
3)同时运动是很好的休息方式。(工作的两个方面:1.需要注意的的多少2.内容的有趣性休息需要针对这两方面做出相反的调整。在需要高强度注意力+无聊的工作后,运动是不错的方式)《注》
2.饮酒吸烟。
少量饮酒。(《史》+《我》+《进》等,多本书提到)
1)一周一杯有益,3杯以上有害。《史》
不吸烟。(所有书提到,危害大)
3.睡眠。
1)需要睡眠的时间未定,因人而异。《进》可信度高,(《Powerful sleep》也提到,且认为睡眠在睡眠周期结束后起床最好,每晚6个小时比8小时的人活得长,此书我做的读书笔记http://graspit.diandian.com/post/2012-04-23/19236568
2)7-8h 《史》
3)梦的功能作用,未知。《进》
4)午睡《注》
4.记忆、学习
原理等无定论。《进》+《超》较可靠
已经有相关实验佐证,或者确定的:
1)在睡前学习记忆,记得更多(科学美国人报导,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odcast/episode.cfm?id=ability-to-learn-is-affected-by-the-12-03-24)学习后,24h内进行REM效果更好。《进》(只要不通宵,24小时内有个睡眠周期就好了)
2)睡眠有助记忆,但如何影响、作用机理不详《进》
3)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有区别,但难区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呈正相关。《超》
4)工作记忆、IQ、注意力可以被锻炼,且IQ提升有滚雪球效果。《超》
5)记忆分长短期。需要重复训练,且期间需要休息。《我》
6)回忆效果,语言编码>非语义编码《追》
7)记忆会出错。《本》+《追》
8)内隐记忆(=启动效应,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短暂一瞥能使人偏爱,而被试者甚至无法看清是什么。可乐等。《追》所以影像阅读有有一定道理。
9)长久记忆需要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将一个信息与意见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连接->“深度加工”效应P31->精细编码(当且仅当记忆时)《追》
10)联结学习(类似巴甫洛夫的狗),在一些具体行为上有解释。似乎也可以达到情绪调控的作用(类似AR中的,特殊情绪时不断强化一个特定动作,来强化神经链)《进》
5.大脑可塑性
1)先天后天论,未定。大多数科学家是中立。《超》+《进》(《我》认为完全先天,个人觉得此书客观性、文章严谨性、作者权威性都没有《超》+《进》来得的好)
2)大脑训练。一定强度地“用”+“它”(一项训练只练一个脑区,无法提升全脑)=类似健身房的运动。《超》
6.冥想和认知训练的作用。
1)冥想有放松效应。改善注意力的缺乏证据
2)认知记忆大脑训练软件,对工作记忆效果很小,只对视觉感知有帮助
So if you need to remember something, try reviewing those notes just before bedtime. Instead of watching that rerun of Seinfeld you already have memorized.你好
貌似都是干货呀
我的饮酒量似乎有点大,但我不吸烟的
我喜欢去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自己,更加有效率~~喜欢这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