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文章内容的主要表达意思就是说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就是传播爱。很赞同这句话。最为广义,最为无私的心态也就莫过于对人好,不需要回报。并且不计较的继续奉献下去。
而我此前对于“无私奉献,付出”这些词语的概念只停留在字面意思里,不曾真心实意的理解。也不懂对人好是为了什么。除了天经地义对亲人,对朋友,对爱人这些群体的付出外。对于陌生人,更多时候只是尽到道德上的义务,良心不被谴责而已。
对于付出爱,对人好的定义于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人人内心都有一把尺在量。直到看了那篇文章,我才幡然大悟,原来付出爱,是为了把爱传播下去,让每颗心都向善,让每个人都记得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在温暖每个人的内心。
对于自己爱别人的深度,我实在不敢恭维,不是不爱,而是还不懂怎么去爱。在现代化加剧的社会,生活在越来越漠然的群体里,就算内心依旧保持一颗有爱的心,但行动却被耳濡目染的氛围所硬化。在路上看见迎面走来的路人跌倒,我闪过帮忙的念头,脚下的步伐却在放慢,犹豫,犹豫该不该上去相助。“旁观者效应”在我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总有很多人和我一样,总以为看见的他人会帮忙,在等待旁人出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如此之多的事件被循环扩大。曾在车上看见路旁蹲着一对夫妇和小孩,好像是出了车祸,女的头破血流,靠在丈夫的腿上,抽搐着,看不清那个丈夫的表情,但一旁的两个小孩却在哭。看他们的衣着,也是很朴实到甚至会让我联想到贫穷的那种百姓。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给予帮忙,但过后的心情很难受,至今想起这件事鼻子还是会很酸,眼眶湿湿。我难以想象,在当时的他们,是该有多无助,无数车辆开过,却没有人出来帮忙,那个丈夫除了不断安抚受伤妻子,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他那个时候是什么心情呢?是无助到极点,只能无力害怕了吗?没人相助,不能分担妻子的痛,还要面对不懂事孩子的哭泣,到最后怎样了呢?那两个孩子的哭泣,刺痛我的心。我的内心有一处地方在不安,在心酸,在心疼。原来叙述这些事情的时候,文字真的是苍白无力的,再多的语言都表达不出我内心那份愧疚。一直都记得这件事情,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看过好多关于旁人为何冷漠的原因,也不用再去解释自己的内心了。
而现在呢,我会更多的警醒自己,伸出双手帮助陌生人,不要考虑太多,不要忌讳太多。帮人,本来就是人性与生俱来该有的光辉,只是现在被很多原因模糊了我们的双眼,被很多功利性目的迟疑了我们的行动。虽然我还是会犹豫不决啊,会不伸出双手,但过后增添了反思与思考,积少成多,总有一天,这些一次又一次的向善念头会变成勇气,改变我自己。伸出双手,传播爱。
对陌生人大度,对身边亲近的人却很苛刻。依赖父母,所以总是自以为是的吸允着他们的好,对他们不耐烦,却忘了小时候他们是怎样一把屎一把尿拉扯我们长大,用青春不定性的态度和他们冲撞,用不懂事的行为伤害他们,对于朋友,不能全心全意的对待,偶尔总被冒出来的自私,功利主义,利益目的所牵扯,攀比心,比较。斤斤计较付出有没有得到回报。明明知道,但想法与行动却总是不能一致,人,是矛盾的。也许我懂得这些的同时,还要生出一份动力,可以为之改变,可以让行动一致的。渐渐改善。对爱我的人好。
很感谢从小到大,温暖过我的人。陌生人的谢谢,微笑,父母的后盾,手足的连结,朋友的陪伴,同学的鼓励,长辈的教导,同事的关心。那些温暖过我的故事,那些我发现的美好,那些暖暖的语言,那些难以忘记的感动。
平凡生活中能有这些时刻甜蜜的滋润,其实是生活额外的赠与,把这些温暖刻印心中,那便是内心包含善意的一种动力。我的心灵会一直美好着,因为有这些暖和的阳光在保养。我总觉得我是个容易知足的人,这些小小的举动,这些朴实的言语,这些不起眼的动作,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种种,却一直灌溉我的心窝。
若变幻风云后的将来再来回首今日,我想我会是一种感激,感慨,无奈什么都有的心情来看待。相反,同时也会是一种提醒,一种证明,琐屑的小事才组合出后来我的回忆。我会一直用我的方法保存着。生活对爱的最高奖励,真的是传播爱,并美好着~。
《爱》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昨天姐姐说,她一个朋友曾经对他说过:有什么困难,告诉我,会尽力去帮你。人生就是这样,大家互相帮帮,什么困难就都过去了。 如果怕被骗,买个包子什么的给他们吃就好啦。在城市,一般讨钱的我都不会理会的。
这是我在惜墨见过最好的文章…再多的赞美都不够…有这份善心就已经很难得了…共勉…再次谢谢你的文章…
共勉共勉..谢谢!传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