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对我而言,偶尔的心情低落更像是一种从自我感觉良好的扭曲的精神亢奋中的惊醒。或者说每当失落的时候,我总会中断日常行进的轨迹,漫无目的的多愁善感下。当然更多的是对自我的反省,解剖。
生活是大量的自律,忘记是谁说的了。正常情况下,我都以一种现在觉得亢奋的精神状态过着极为简单,规律的生活。每天准时开始一天的生活,准时的睡下,看书,运动成了我生活的两大主题。当然有时也会为自己近乎变态的执着也好,自律也好,淡定也好感到窃喜。在同学眼中,我是小学霸类型的人物,虽然我自己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不务正业的典范。学霸早起晚归是在搞学习,不是英语,就是数学,或是专业课。我也是早起晚归的一类吧,虽然起的有点晚,归的有点早。但我一般都是酱油,不务正业啦!不务正业的成果,就是基本上各方面都有所涉猎。谈起政治,法律,我可以和一大侃特侃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谈哲学,我可以大吹特吹《理想国》,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萨特,维特根斯坦,波德里亚,马克思;谈经济,亚当斯密《国富论》,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博弈论;谈金融,我知道巴菲特是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和费雪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理念的结合,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道教《太上感应篇》。。。。。。。。再加上自己工科男,技术男的背景,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还真不少。书法学过点,古琴会弹两首曲子,围棋会那么点,如果在纸上的随便涂鸦算是“画”,那琴棋书画都齐了。可是每当别人问我特长时,又发现自己没什么特长。琴棋书画都比不上人家弄了十几年的,编程比不上软件和计算机的,机械比不上物机的,谈政治,文史哲,经管又被这些专业的学生和老师糊弄的一愣一愣的。这还真应了大家对automation的评价,典型的automan!
我时常会有自卑感,我们时常会有自卑感。每当这个时候,我总要感谢阿尔弗雷德的《自卑与超越》。一本好书,是真的能给人指引,给人力量。恰如书题,自卑的命运是被超越。每个人都会自卑,老爸是村长的遇见老爸是县长的会自卑,县长的老爸遇到市长,省长,主席也会自卑;长的不帅的,不美的遇见帅的,美的也会自卑。那么自卑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什么?是超越。就像汉族和西方人,以前是西方人面对我们是自卑,现在是我们自卑,为什么?因为工业革命以来,我们被超越了。我映像较深的超越宣言:我要努力,让我的儿子做富二代!我觉得非常amazing。我从来不酸溜溜的说富二代,因为真正的原因是人家的老爸努力。
最近我有开始质疑,质疑自己早出晚归的不务正业。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群体只有很有限的智慧,很普通的品质,而且群体中情绪极易传染,个体极易受暗示。于是我就在想,自己这种日复一日的自鸣得意的自律是有自己内心真正选择的》还是受老师,学霸,励志故事影响而选择的?还是受整个社会大学生群体那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影响而选择的?
我在心里问自己,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那为什么有时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呢?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现在的行为找的冠冕堂皇,大义凛然的理由是未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心里有了这样的想法:为了考上好的高中,初中的我要好好学习;为了要考上好的大学,高中的我要好好学习;为了以后有好的工作,俗一点,有房,有车,大学的我要好好学习。。。。。照这样的进行下去,那老年也一定是在奔波劳累,为了自己死后有座壮丽的坟。按照这样的逻辑,总是把将来当做现在原因的人,人生不就是为了死亡在活么?那还活着干什么?
最好的办法是活在当下,为了现在而活,同时心里对未来有清楚的人生和把握。这样人生的旅途既得以欣赏路边的风景,也不会迷失方向。不过很遗憾,本人也没做到。不过有这样一种思想指导将来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至于人生的乐趣呢?书是可以作为一生的乐趣的。即使是映像中最枯燥的数学类书籍,也是可以给我们乐趣的。比如说组合数学就很有趣。棋盘的完美覆盖,四色问题,最短路径问题,幻方等就像游戏一样。除此之外,最近切身感受并发现了另一种乐趣:认识新的朋友。
认识新的朋友,新的人会给自己死水般的岑寂送来一汪活水。苏格拉底也发现了这个乐趣,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经常在广场上和陌生人交谈的原因了。
我从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绝对的陌生人。六度分割理论证明了世界上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人是不存在的。很多人可以在网络和陌生人聊的很high,在现实中把自己丢在陌生人的世界里。难道你不觉得对身边的陌生人来句“嘿,老兄,我们能聊聊吗?”是件很酷而且很令人愉快的事吗?
一不小心又说了这么多废话。多次涂鸦的经验告诉我散文不适合我,形散神不散对我而言要求还是太高了,哈。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钟爱意识流的原因了。
些许胡话,聊以自勉。

分享收藏本文

《随想》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