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这些奇妙的作用》之二:方向感

《阅读有这些奇妙的作用》之二:方向感

       在写作这篇文章之前,我做了两件事:第一,阅读了一段《2030岁,你拿这十年做什么》;第二,在晚上23:16的时候帮助一位高二孩子的父亲复印了六页试卷,收费三元人民币。

       我的服务态度极好(这从顾客的言行中就可以得到反馈),客户进门的时候我第一时间笑脸相迎,始终非常热情的为这位顾客服务。顾客走之时,我还不忘多说一句:“多谢你们的关照。”

       表述这个过程倒不是恬不知耻的“自我吹捧”,而是自己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解决了一个长期横亘在我心头的难题:一件商品,零售时有利润,但是利润的点没有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要求(或者同行业通行利润点的标准),这时候是卖还是不卖?卖了能得到一定的利润,但没有自己预期的点。不卖,一单生意又宣告打水漂。

       在过去的八个月里,我坚持不到利润点的生意坚决不做(当然,有一些例外),今天一整天就因为这个坏脾气丢失了两单利润在三百元人民币左右的单子,而诸如此类的损失在过去的八个月里每天都能数出多多少少那么几单,没有计算不知道,一旦引起注意,这个数字真能吓到人。

       而今晚,因为一个故事,长期困扰我的这个“难题”得到解决,这种长期疑问得到答案的感觉颇有柳暗花明、人生又上升一个阶段“感觉”。

       故事一是这样的:王永庆在初创业之时,店小利薄,每斗米的利润只有一分钱,尽管如此,王永庆仍异常重视顾客体验并不断提升和改善服务的水平,因为这一系列“站在客户角度思考和行动”的举措,王永庆的企业不断强大。

       我读这个故事读出这么几点:1、王永庆最后收获的不仅是万贯家产,更是健康而美好的人生,因为一个能够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做事情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职业的人,这样的人不仅能够收获企业的成功,更能收获人生的成功;2、企业要想不断壮大,必须学会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和行动,唯有如此,生意才能细水长流,源远流长;3、哪怕只有一分钱的利润,只要这一分钱不断流入,一分钱最终也能筑成财富大厦;4、一分钱,卖的既是商品,也是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是踏实、求真、包容、远见、诚信。

       故事二是这样的:华尔街上一英国人一德国人一同步行时见到地上一美分,英国人只当没看到,而德国人则走上前去将这一美分纳入囊中,英国人对德国人此举颇为鄙视。多年后,两人再相遇,英国人一事无成,继续走在找工作的路上,而德国人则事业有成,有房有车有妹子。英国人对此大为不解,德国人则一语道破他成功的不二法则:我珍惜每一分钱,每一个机会。

       我读这个故事读出这么几点:1、故事属虚构的成分居多,但道理却可以品一品;2、地上有一角钱,我视而不见,一方面是我根本看不起这一角钱,另一方面是我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弯下腰捡起来,再一方面,如果数额大一些,我会怀疑这其中是否有诈。基于第一个理由,我在心态上是不对的,因为我不懂“积小流而成江河”的道理,不懂“抓住机会”的道理。基于第二个顾虑,我更是不对的,因为我是虚伪的。基于第三个顾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3、一分钱,有人看到的紧紧只是一分钱,而有的人看到的却是一个机会。前者好高骛远,后者对机会的嗅觉却异常敏感且心思缜密趋向踏实,在机会来临时后者多数时候会胜于前者;4、踏实求真者往往能越活越有根基,而浮躁务虚者则常常半途而废终究一事无成。

       读了以上两个故事,再联想到关于“成功学”的思考,其实GTD正如成功学一样“可靠”又“不可靠”,“可靠”的是这些作品中确实有一些道理和工具值得学习值得效仿,其中不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人生态度。而“不可靠”之处在于,看“成功学”作品如学习GTD系统之人,数不胜数,然而真能从中受益者,却是凤毛麟角。究其缘由,还是自身的问题,工具很多,就要看具体的接触者、学习者、练习者、使用者如何对待、如何操作了。

欢迎登录我的博客:http://user.qzone.qq.com/330575320/

段旭
201112190:13:13星期一于云南腾冲

分享收藏本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