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兄交流得到的研究生职业规划心得

      最近发现自己很浮躁,有种人浮于事的感觉,有可能,自己将逃避当做是努力了,但逃避怎么能说是努力呢?愈逃避,愈迷茫,于是愈加假装很努力的去逃避。于是找师兄去聊了聊,获益匪浅,所以在这里写下关于这次谈话的概要、感悟,也许这就是我人生蜕变的开始,人生苦短,得一良师益友稍微提携则可大彻大悟继而奋起直追。

     强调的一点是,在整个读研过程中乃至以后走入社会工作的时期,做人必须要有一个目标,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职业规划。明确自己以后要去做什么,兴趣在哪里,确定下来之后就为了目标而不断努力,不断弥补自己与先进的人的差距,锻炼自己的能力。自己适合什么需要多样尝试。比如说,明确自己的梦想是要去投资银行,首先要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建立起一个对投行的知识框架,锻炼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后HR面试的时候问其相关问题来,最起码可以答出一个所以然,其次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考CPA或者CFA来锻炼自己的能力,一句话,CPA的教材的实际用处比课堂上学到的那些金融机构管理的东西要来的实际的多(我个人也在想,怎么去运用CPA的教材来增加自己的专业水平,如果处理得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再次,在相关的实习方面也必须着手准备,师兄给我的建议是,研一第一学期先把自己的学业搞好,开始修改简历,然后开始找一个寒假实习(虽然,我已经错过了四大的申请,但是我想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只要自己真的认真去找,认真去弄一下,这些东西都不是大问题),下学期伊始,就要开始找一个比较正式的实习,千万不要冒到了暑假再找实习这个险,因为可能要考CPA,没有时间,也有可能是找不到实习,毕竟那是高峰期。

    有那么一句话让我感触很大。因为之前我个人报了CPA,并没有认真去备考,结果考得很差,现在很是后悔。师兄对我说: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呢,倒不如花这些时间去准备一下下一年的考试,时间是不等人的。这些道理其实我都懂得,但是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我就感觉是醍醐灌顶,有了一种内心升华的感觉。与其自己怨人忧天倒不如鼓起勇气认真去面对自己造成的后果接着弥补它,之前的青春是被狗吃了,难道还要再被狗咬一口?师兄额外补充:从现在开始认真准备,不信到时候找工作的时候没有一个好结果,毕竟研究生这个平台在这里。而就算真的没好结果,做了那么久的准备之后自己的积淀也绝对与其他人不同啊。

    提到一个导师的问题,选择现在的这位导师,自己也早就知道并不是看上的是他的人脉,师兄说,找工作这东西要靠自己,一般老师都不会帮你解决的,暂且不说人脉是否广阔的问题,毕竟有人情在里面。所以,跟了一位导师,还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跟着他做项目,学一点实际的东西。

    讲到一个share的问题,最近我也在苦闷,感觉自己身边的人都喜欢藏着一些东西,让人很不爽,我自己可能也需要检讨一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我们必须得认可。但是在职业规划这样一个过程中,千万不要把你身边的同学当做是竞争对手而是要当做是朋友,毕竟全国范围内那么多人,和你竞争的不仅仅是身边同学,那为什么偏偏把身边同学放在最大的对手这一个位置来让自己过不去呢?为什么不合力提升一下自己呢?share一下面试技巧、面试准备、笔试资料,这些都不难吧,大家认真扶持一下也是可以的吧。人们都说大学是社会的预演,一个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这样的集体生活中尚且这样自私自利不肯和人分享自己的所有的东西,又怎么能期待他走上社会之后会是一个怎么样的表现呢?师兄跟我讲的这一番话让我很是收益,要真正改变自己,要从改变心态,改变思维方式这一方面开始,让自己变得更加Open,与人分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不是太赞同“圈子”这个东西,但是可能是自己的觉悟不太够,或者是有点太过于博爱了。

    仅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牢记上面的教诲,努力践行。重要的事情要立即去做,凡事做之前花五秒钟去想一想去做的意义是什么,然后说服自己去做或者不去做。也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得到师兄更多的指点,毕竟,有所指引总比无头苍蝇来的比较有效率。

分享收藏本文

《与师兄交流得到的研究生职业规划心得》有0条评论

  1. 人浮于事指的是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一般用于形容人员配置过多,或岗位职责不明晰,工作效率低下的病态组织机构(百度百科),并没有浮躁的意思。作者这里属于乱用成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