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不合群,不按照常理走。不人云亦云,不受世俗限制,自由而放浪,但又知道尺度。我把那一类人称作“异类”。但有时候,“异类”感觉是一个贬义词,当然在平常人眼里是“异类”!想用“与众不同”他不是,因为在我们眼里他是一个琢磨不透,有时是神经病人一般,所以我们不能用“与众不同”,我们应该用“异类”。
“异类”他是具有思想的,有自己的一个完整的生活体系,有自己的信念、追求、原则和自己的生活方式,除了这些外他最大的一个与人不同的特点—–思想。我记得有人说过,在中国有思想的人是稀缺品。这就是那一种“异类”所具有的。我们活着,人的躯体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有形体。从思想的角度人可以分为3类,1类:活着,靠自己本能的习惯性而生活。习惯性的解释是,为什么那么做,没有思考,只是习惯了的本能反应,因为别人都那么做我就那样做了。顺其自然的活着!2类:既有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又有点对精神生活的向往,但心有余力而力不足。他们能懂有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东西,但是不能真正的说出和体会得不深。3类:就是我说的“异类”。他的躯体就像是一个灵活的机器,由大脑控制,而具有建设性的头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做任何事,同样他的建设性思维给他的是快乐无穷。在他的大脑里,每天都有新的新鲜事物出现,面对同样的环境,他都换着喝尝试着以不同的角度去看事物。每天都有新的事物在他大脑里出现,那种事物即包括idea(想法)、行动、计划、、、、、、、。就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他能不快乐吗?他的不同就是在于思想的不同。
正因为,他具有自己的生活体系,加上他自己的思维是活跃的和建设性的。这就注定了他的不同。一般人都具有稳定的起居和自己的一系列的行为方式!但没有建设性的思维。总是人云亦云。所以我们成了常人。
“异类”是孤独的人。这是必须的。这也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经常性的聚会,没有经常性的去酒吧和朋友喝酒。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孤独中度过,而寂寞和孤独的定义是:寂寞:你事被动的。没有人约你一起玩。孤独:主动权在与自己,是不想被别人打扰而已。这就是寂寞和孤独。孤独是有趣的,故意不和朋友一起玩,说明他还有事还有比玩更重要的事。而寂寞的日子是很难熬的!假如你看到他和一堆人喝酒的话,要不是他大脑里有目的,在喝酒中去寻找快乐,要不是他故意的放松。但不会有很多次数。所以“异类”是独来独往的。这就是他不合群。
我们很多时候都认为他是神经有问题,异常的行为。这恰恰是他独到之处。但并不被我们很多人理解。
以前,我看到“人才”。觉得佩服不已。但我看到“异类”时,更加佩服。人才是对某一个行业研究得深入。而“异类”你把它放入一个陌生的行业,他得建设性思维会把不断实践和研究,就像操作机器一样,一般人只懂得如何操作,而他却不仅知道如何操作,还知道原理。所以他在那个行业是从低起点上升到高点最快的人。假如又把他放入一个陌生的行业、、、、、、他还会做得到。但真正的“异类”也会随着时间而变老。
他会思考,他有他的想法和独特的思维,无论你让他去做任何事,他得大脑没有休息过。但就是那种时刻思考的大脑给他的快乐是持久的。你可以让他打扫卫生,你可以让他做饭,他同样有自己的乐趣,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他可能在想着他打扫过的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在让他做饭的时候,他同样可以获得乐趣,他可以以不同的方法做饭,他可以不断的尝试着他自己大脑里的计划如何让米饭跟好吃。。。。。。。。。。。。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他大脑里确实有自己的想法来获得快乐。
最后,假如你看到一位人能融入大城市,能在繁华的大街上潇洒的走而不会被大城市的喧闹打扰,能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而能保持一份安静和和谐,那么,你可能看到了我说的“异类”。他可能会在现在的社会里做着平凡的事,拿着很少的薪水,但我们不能说他不快乐,他用他的大脑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在哪里都是快乐的。哪里都是他的快乐地!还是那句:有思想的人在中国是稀缺的产品!当然我们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评论他,因为他不是世俗的产物,更不是一般人能评论的。这就是异类!
《异类》有0条评论
发表评论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这不是在讲我们的陈曦同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