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十二心法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一曰敬,二曰静坐,三曰早起,四曰读书不二,五曰读史,六曰谨言,七曰养气,八曰保身,九曰日知所亡,十曰月无亡所能,十一为作字,十二为夜不出门。

 提出的一些历史背景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封建王朝结束之前有个“牛人”,曾国藩。这个让蒋介石也为之学习的标杆的人员,据说蒋公床头只放两本书,一本是《曾国藩日记》,另一本是《圣经》。可见其巨大的影响力。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好奇就是为什么曾国藩具有什么大的影响力,他在修身、为人、为政期间到底如何做的,导致他心智模型的症结是什么?翻看曾公的过去,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是他的修身十二心法。

而实际上曾国藩在提出的时候也已经是三十,而立之年了。应该说是对他过去的人生的一种思考,在这种思考之上他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十二心法来要求自己。同时我们生活的年代,信息资讯过去发达,经济改革之后的年轻浮躁的时候更可以来看看如何修炼自己的内心,个人以为十二心法对于自身的修炼有着巨大的作用。当然我现在也看到了国外在超个人心理学方面提出了很多“灵修”方面的概念,通过灵修的一系统方法解决内心深处的问题。可是实际上,这些东西在我们中国也有。并且中国的东西相对来说,是更加适合国人自己用的。要不也就不会有“水土问题了”。所以,自我的修炼,我们可以先去看看国人在之前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并且怎么做的。然后再结合一下西方的学说,去实践,找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敢学敢试,敢试敢改,敢改敢优的一种过程。学习的过程上面没有对错,只要用了功,迟早都是自己的,因为凡是走过的必将留下痕迹。

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五个人,我这从朝代开始划分,秦朝李斯、汉朝王莽、唐朝唐僧、宋代朱熹、清朝曾国藩,文化的变更一般我们都可以通过看器件、文件来发现历史的巨大变化,而李斯在当时协助秦始皇实现了大一统了,并统一了计量等等,实现了第一次的统一,王莽则在后面的文化加入安定的元素,唐僧则引入当时的佛教的佛经、对于千年的儒家文化有着一定稀释的作用,而朱熹则更厉害了,整体忙个四书集注。虽然现在看起来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可是起码让社会了高考,有了希望的安定。最后的则是曾国藩了,曾国藩怎么样,就说了,反正也是“强”。

十二心法的应用

说起来虽有十二心法,实际上这些心法的作用就是在教人如何“养心练性”。换成现在畅销书的概念就是“当下的力量”。人实现第一要有精神,没有精神万事无效。可是怎么来说精神呢?

首先人起码要具备精神,具备精神之后才能对外展现出气象,实际我们都喜欢和有精神的人打交道,而有精神的人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气场,那么这个也可以叫做气象。那么气象又如何炼成呢?

实际上十二心法的第一条就是“敬”,其他的十一条做到的话,就是为了练就自己的敬的。我也简单看了看,其实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特征我简化和优化了一下,毕竟相隔几百年,

除了静坐还可以干什么?

实际上静坐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我们能去安静下来去思考、去静心、去修炼自己的安静。如果是从这个目的来看的话,我们也可以来看看,还有什么是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去思考的。

跑步:我的做法,每次跑步的时候实际我都是拿来当静坐用的。静坐,实际讲的并不是身体的安静的状态,而是心理的安静状态。修行也并不是一定要到山中去的,在生活当中、在运动当中,其实都是心理状态的修炼。现在基本我一般每次都是跑一万米,时间大约在1个小时,每周3次左右,通过每次的时间让自己再度的思考。

写字:没事的时候其实写写字,有条件的可以写毛笔,没条件其实写钢笔也可以,再不行圆珠笔都可以。其实无需要去强调到底是做什么?其实只要我们来看看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心安静下来,那么挑水劈柴都可以。那我们可以随便找找一些古典,例如《论语》《金刚经》《道德经》来抄写抄写。主要只要是练“心境”,感觉到了就好。

关于读书

曾国藩在十二心法里面光讲读书就讲了两条“四曰读书不二,五曰读史”,起码说明了他是个非常要学习的人。其实对于这两条写的都很明白了,就不详细说了。其实就是说看书的时候要专心,要专一,要用“敬”。简单来说,就是读书的时候就专心读书,玩的时候专心玩。学习也不一定就是读书就OK的,只要有学习的心,那里都可以学习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学习时的“心境”。

其中这里谈了两条,第一条就是读书不二,这里在我看来是指读书时的专心致志,而读史则需要思考一下当时曾公思考的出发点是什么?我想仅仅知道过去的事情(历史)对于我们可以帮助的实际是不大的。可是曾公依然选择读史,我想这里肯定也有这么一个历史背景。首先过去人读的书肯定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么多,每年出的新书都是多少万册,古代人可以读的书就那么点,好书就更少了。所以曾公当时读书还是有一定的功利性的,就是如何将过去的历史为己所用。于是他开始读史,这些也是本人的一些猜测而已。就像我现代人考证啊,也是功利性很强。可是曾国藩还有一点,做的很好就是读书不忘读书为什么而读。所以我们才得以看到《曾国藩日记》。当时的曾国藩很明白,如果读史的作用是为己所用的话,那么如何将知识的有效使用就是一个学问。可是当时也没有什么人来谈论KPM(个人知识管理)之类的东西,可是他却牢牢的抓住知识的本质。就是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所用,不用的知识就是废物。于是他开始写日记,反思和反省每日的所行所为。所以说曾公牛就牛在专注的坚持上面,一些日记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一写到死,仅仅是为了锻造自己的品格和品性。大伙这里想想,你要是做什么事情花上了10来年基本上就能成为很牛的专家了,可是曾公为了自我的提升而如此专注的写了一辈子,那么后面的成就也就不言而喻了。于是曾公也就是得到了自己的“禅”和“悟”。很多时间我们也会想到这两个字,其实“禅”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曾公通过他自己的十二心法的修炼,“悟”出了一些人生“道”。而这种“道”的状态不仅仅可以引向宗教、解脱,还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例如“活在当下”,达到自己的才能的释放。

【本篇文章引自我的博客http://zhangtao.bokewan.com,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还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我:

Follow5 http://www.follow5.com/f5/mwfm/home?u=2702407

SINAWEIBO http://weibo.com/1424536747

豆瓣 http://www.douban.com/people/35176542/

如果你对读书感兴趣:

我的读书 http://zhangtao.bokewan.com/?p=163

关于书的豆列推荐: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210724/

如果你对跑步感兴趣:

为什么跑步 http://zhangtao.bokewan.com/?p=58

分享收藏本文

《读曾国藩十二心法》有0条评论

  1. 至贵站站长:

    纳豆网 申请链接 http://www.naadou.com (有需要可以先把贵站链接做好)

    时间尚短,别的不敢说,只是我们的文章全是我们的8人团队(大部分为海外港口工程师)翻译过来的,100%原创。

    因为下个月本人要出国几个月,所以明知时间可能不满足楼主的要求,还是想来做一个长期链接。见谅,祝好!

    qq:309610738

    至此敬礼!

    纳豆网创始人
    叔本华的亚瑟

  2. 曾国藩的确是个牛人啊,坚持写日记而且还坚持了一辈子,每天对自己反思,内省。敬和谨言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原则。静坐就是禅坐,但是现在很少有机会静坐,喧闹太多了。跑步的时候,确实是一个思考的好时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