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聪明为什么反而不讨人喜欢?

以前一直相信以理服人。结果常常碰到这种情况:出于好意纠正别人,却因没有预见到对方的反应,意外得罪了人。后来发现,自己周围还真不乏聪明人得不到他人认可,反而越来越被孤立的情形。

回想起来,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班里似乎总有那么几个大家公认的 天才,而那几个人人缘却不怎么好。是聪明使得人不受欢迎吗?当真如此,聪明人为什么不能像解一道超复杂的数学题般,搞明白如何才能让自己人缘变得和成绩一样好,然后一举攻克呢?如果智力不是受欢迎程度的决定因素之一,为什么聪明小孩反而时不时遭受他人排斥?成绩好人缘差的两极情形长期以往不但给人带来郁结的情绪,更严重的是在价值观塑造、和情商培养的的过程中,让那些自持聪明才智而社交能力差的孩子轻视了去反思为什么自己人缘不好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观察到,数理化、还有信息工程的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同学似乎普遍社交能力弱不少。作为读者的你或许不赞同,而我自己也是理工科出身,通常亦不如此直白地承认这一点。 反之,总找借口诸如:“太忙了,根本没时间浪费在社交八卦、人情世故还有拍马屁上面。”“我是现实主义者,只遵循客观的原则。”

惭愧地说,我在进大学之前一直抱着这种刻苦钻研而排他的价值观活着,直到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诸多团队作业中,我的每一个观点最终被采纳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想法内容本身,很多时候更重要的是阐述方式和态度,甚至后来我慢慢学会了怎样掌控别人的情绪反应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像大部分理工科的人一样,我以前只在乎实际的数据、模型、结论,但后来明白了在这个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像科学家和工程师那样去思考问题。你我最多也就在自己熟知的专业领域侃侃而谈,跳出那个范畴,我们也都是用常人的视角希望专业人士用简单朴素并带有亲和力的话语讲给我们听一样东西。如果这时,所谓的精英却连最基本的社交涵养和语言能力都不具备,恐怕现实生活上要真刀真枪完成任何一件事都不太可能。

反例还少吗?看看那些落寞的天才们,他们不是不能去学习社交技巧,他们恰恰固执己见,认为了解那些东西浪费时间,情愿花时间在专业上更刻苦,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前阵子,我和一群同学一起做项目,团队讨论时也发生过轻视、冒犯、甚至侮辱他人说话态度的情形,可以理解大家都很有想法,并有表达欲望。可最终,我深刻体会到了:在一开始,自我感觉再正确,再有自信,都别忘了在阐述观点时留些余地,一方面是谦虚,另一方面毕竟主观思维模式所得到的结论不见得全面—— 少一点固执,多一些倾听,务必在拥有十分把握之前保持自我批判意识,这样每个人都顾及到他人感受,团队关系也会融洽许多。

再举个例子,通常在讲座上,常有听众向演讲者提出很尖刻的问题,尖刻到令演讲者都感到难堪。没错,原本提问的人初衷也许不坏,只不过随意问个问题,但大部分旁观者却会在意这样的提问导致演讲者在所有在场听众面前,形象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所以如果不注意措词方式,一个直白合理的提问很有可能演变成个人攻击、蕴含敌意的象征。如果发生在实际团队合作中,今后可能你提的任何建议别人也条件反射般地表示反对。任凭你再有见解、再富创意的想法,都要因此遭遇不必要的坎坷,岂不可惜?换个角度看,替换一种说话(提问)方式其实并不难。问题还是在于你究竟是否在意他人的感受。

写到这儿,忽然意识到其实聪明人爱提问很多时候就是希望表现自我,会议座谈中提反对意见的总显得比较有冒险精神、批判精神。但现实却回应着,希望通过反对他人的意见来表现你超人的智慧,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终在这个社会中,一不小心反对之声就把你推向被冷落的群体,不因为你是少数,不因为你过分聪明,最终的失败归咎于个人主义和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大部分人对自己在事业或学业上达到的目标都能有明确期望,但社交上呢?社交上,你渴望成为怎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依据可以判断是否已经达标?怎样获取帮助我们达标的灵感和信息?除非你是天生的政治家或军事策略家,不然,这一切的一切只有从潜意识开始培养。从感激别人,赞扬别人做起,实在要提出异议,不妨在公开场合给些面子,然后私底下找机会说出个人想法。这样聪明的你也一定能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分享收藏本文

《太聪明为什么反而不讨人喜欢?》有0条评论

  1. 事实上,不聪明的人也不一定讨人喜欢,聪明并不是一个决定因素。讨人喜欢,只不过是一种个人的爱好而已,有人天生喜欢和别人处好关系 ,有人不喜欢,和聪明无关。大家并不是因为你的聪明而不喜欢你,而是找个借口而已。
    至于你说的轻视别人,不聪明的人也一样会做。真正聪明的人,难道会犯这种轻视别人的错误么!

  2. 你现在就明白了这些,不简单。不过,明白是一回事,但生活中是否能不断提示自己努力去做才是关键,而且要做好会比读书更难。智商、情商都很重要。就像文章说的,从感激别人,赞扬别人做起.
    我的感觉是情商不高还是算不上聪明,聪明应该是完整的,每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但如果全面那才叫聪明!

    • @宁波LED,

      我同意你概括的。=)装傻也好,妥协也好,不是说一定要放下自尊,也不见得一定为了讨好谁。因为目光长远的人不会为了眼前的一点点胜利去和他人发生争执。他们是为了更高更长久的目标。

      另一个角度来说,今天的妥协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变得更强。当自己最终成为领导者的时候,就不会纠结于此了。

  3. 很不错的文章,我也这么认为的。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啊,他们与人相处很难,因为他们本身有一种骄傲的心态,有一种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当他们的言论被别人反驳时,他们通常会恼羞成怒,与别人争吵。殊不知,这样只会使得他们陷入固步自封的保守禁区。新鲜的思想很难传递到他们耳中,迟早会被淘汰。

    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应该首先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倾听者,然后在成为一个说话者。这样,就会赢得很好的人缘。

    • 嗯,很认同你的观点 ,不够如果每个聪明人都像你说的,到最后都会被淘汰,那就不太好了,可能只有一部分聪明人是这样的吧。其实这种人在生活中的地位还是不错的,只是很难再进一步的提高,其他同等能力或能力稍逊色而更懂得社交的人往往职位更高,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去惋惜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稍微注意下这方便的细节呢。。或许他们的时间太花在其他事情上了,然后觉得的其他人也能像他们一样的去理解和判断事物,而事实是其他人并不能理解和判断。

  4. 和那些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感情较好,就例如玩同一项运动,但是和那些同一个系的同学关系一般。到了大学,感觉每个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但是相互之间很难联合起来。

    • @安德烈, 我有时也有这样的感觉。也许因为同专业的同学之间会有某些竞争意识,或是利益冲突存在吧。所以大家都会留个心眼,而真正肝胆相照的朋友确实不容交到。呵呵,不过结识的朋友还是越广越好。这样如果有什么生活上的、专业上的、或是事业上的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人听建议。最亲密的朋友不见得是最博识的。我自己现在身边有3、4个朋友无论发生什么都能去向他们请教,而且在各自领域也确实也有所建树的人。他们如果有什么我也会尽全力去帮助。但是3、4个太少了… 把朋友比作“个人军事参谋团”是不是合适呢?可能我这个人有些理想主义吧,我希望有一天自己身边至少有十个能在我困惑犹豫的时候给我不同角度观点的人。成就大事的人,身边不总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除了一起玩一起工作,更是能一起分享奋斗中的酸甜苦辣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