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究竟带来什么?

出国留学是不是注定就是一场磨难?为什么我们一直用东方思维教育灌输孩子,然后却希望他们到西方社会去发展?让我从一个有趣的发现谈起。

有朋友察觉到,在美国的中国人圈子常常可以按照什么时候出国来划分:十二岁以前到的,基本可以算作美国人,举止谈吐都会很地道,就是大家常说的ABC;初中或高中出国的,可以很好融入表层文化,比如语言、兴趣爱好;直接去美国读大学本科的,要么是在国内成绩特别优秀,要么家境富裕有背景,后者中许多人读完书会马上回国,因为在地球另一边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容易太多;研究生到美国的又是另一个群体,很多人会留下,做技术工作,他们的下一代才会成为美国人。

不少人对出国会产生错觉, 以为国外的教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捷径,是可以复制成功的手段。其实,国外的教育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我觉得前面提到的出国后社交状况就可以很好地映射出以下两个关键因素,它们决定了孩子究竟是否具备留学潜质,能否迅速融入新环境:

 1)保持开放、乐观的心态并且大度的做人,美国不同于欧洲一些国家,比较包容不同个性和想法,只要你有足够能力去感染别人,以诚待人,跨越国界的文化撞击会让双方都获益良多。

2)你思想上是否总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变得成熟,明确并坚持所追求的,拥有长期目标。生活上的自立和学业上的刻苦只是基本合格线,更重要的是出国后你能重新建立价值体系,并努力挖掘个人潜质。

作为过来人,我有时感慨,尽管美国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如果一个人不用心去感受、思考各种各样经历的价值,那么经历也只不过图一时新鲜罢了。好比旅行,纯粹的旅行其实清苦,倘若你只是时刻丈量着自己走过的路程,觉得旅程是一种可以炫耀自己的背景,那么即使用一次环球旅行来结束一段无法再坚持的生活,于己,也实在算不得一个聪明或者有面子的收场。出国留学不也是一次远足?若非心之所向,走到哪里也是枉然,反倒对不起“在路上”这三个字了。

所以,我真心告诫快踏入大学校园或有志出国的学弟学妹:留不留学并不决定你是否会成功。如果你通过大学明白了自己的爱好,看到了社会的需要,然后在需要与爱好之间利用好学习这座“鹊桥”,那么毕业时的你注定会走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课本知识是片面的,我们必须注重培养能运用于社会的硬性和软性技能。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大学,如今太多资源偏偏用在累加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废纸堆与高学历上,实在是太可悲了!

分享收藏本文

《出国留学究竟带来什么?》有0条评论

  1.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刻意的迷恋什么,在不经意中开拓自己的眼界,思考一些问题才是更重要的。不追求立杆见影,追求的是长效结果。

    • @Vera, Hi, 回答的你的问题,简而言之,当个人想法和他人的发生矛盾时,首先去肯定对方想法中正面的东西,然后带着自我批判意识回顾自己的想法。带着宽容的胸襟并持着谦虚的态度,才能走得更远。(不好意思,原文里可能写得不具体,太抽象了。)

    • @BaoJury, 不要纠结,想明白了就放手去做。只不过,现在也好,今后也好,相信自己的一部分是正确的,但其余部分则仍需借靠他人的智慧来推敲、完善甚至推翻。信仰、怀疑两者间的界限永远浮动变化着。你在关注“惜墨”就代表你很有上进心,所以你一定会成功!祝福你。
      (看一下下上面那条回复,说不定对你有些启发哦。^^)

  2. 我想出国留学一是见见世面,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宽广,思维能够不再拘泥于原来的那一片小天地。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二是,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享受生活。

    • @博华, 博华老师总结得很精辟,不过我发现 “感受不同的文化差异” 并不见得对所有人都是好事…. 没错,文化冲击绝对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而能最终很好融合这两种文化差异与共性的人,必须有宽广的胸怀和开明的心。事实上这样的人并不多。说白了,很多时候,国人在外觉得被歧视,本是来自自身,中国人哪都多,容易形成小团体,结果,反倒是这样的小团体让人家觉得格格不入。当然拉,优秀的留学生既聪明,人缘又好,他们坚持善意宽容待人,尽管相当明确自己心中的是非观念和价值标准,还是始终避免着将其强加于别人。我对这类人很佩服,他们是我努力的目标。=)

    • @郑州第二中医院儿科, 我同意您说的。我弟弟现在都在美国读高中,比我出国得还早。中国的家长自己不愿承认,其实教育时都希望塑造出“完美小孩”。作为孩子自己,要有勇气去追寻自己真正喜欢的想要的东西,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不见得一定要反传统,更不见得要靠出国来证明些什么。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坚信。=)

发表评论